视障人群在我国有高达上百万人口,这部分人群也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人民币在设计上也为视障人群做了诸多考虑,让这部分特殊人群也能轻松无障碍地使用人民币。
我国前三套人民币纸币均未印有盲文面额标识,盲文与人民币的第一次结合是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和印制第四套人民币时,中央和国务院为了方便视障人士使用人民币,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在主币上增印盲文面额标识。
从这套人民币开始,钞纸上出现了带黑点的盲文面额标识。这些小黑点错综排列,仔细触摸,可感觉微微凸起,视障人士通过触摸黑点多少及分布便可区分面值。
后来人民币上的盲文面额标识又经历了两次改进,第一次是在第四套人民币新版(90版)发行时,工艺经过改进,用手触摸盲文面额标识的凹印手感较以前更强烈。
第二次是在设计和印制第五套人民币时,对盲文面额标识又进行了改进,各票券盲文面额标识均印在票券正面右下角,并且将原来的面额标识的点进行了变形处理,凡是对称拐角排列的三个点均变成两杠组合的直角形“┛”,它来表示阿拉伯数字“0”。
如此简洁明快的设计,让视障人士们的触感更加准确与快捷,因而备受称赞。有些视障人士将人民币钞券上的“直角”形象地比喻为常开的“笑口”,将“点”喻为视障人士的眼睛,表达了一种十分愉悦的心情。
除了纸币上的盲文,第四套人民币一角硬币“内九边”的设计也与视障人士有关。曾任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生产二处副处长、香港中国长城硬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赵燕生,谈到菊花一角币时说: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硬币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在设计思路上应当有所突破,于是提出用牡丹、梅花、菊花作为硬币1元、5角、1角的主景,这一设计方案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重视,人民币的盲文设计为视障人群提供了便利,在这一过程中也向社会传递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