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货币都有相对应的符号来进行表示,你对这些符号了解有多少呢?比如美元为什么要用$,英镑又为什么要用£来表示呢?
美国政府借用代表盎司白银的字为美元,当然有自高身价之含意,但尚不至不知自量到把美元与盎司白银等值。相比之下,英国王室真是目空一切,原来英镑本名Pound(在1280年前为Punde)Sterling,前者为衡量单位磅,后者“史他令”为九二五白银(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银、七十五份黄铜)的专有名词,二字合起来的意思是一英镑等于一磅纯度九二五的白银——准此,英镑是“贴金”之译,英磅才是正译。
“史他令”又从何而来?据说是出自Easterling,此为以提炼纯度九二五白银(加进少量铜以强化其硬度)而出名的德国小镇,十二世纪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进行“货币改革”,从该地进口白银,其名遂被英语化为Sterling;不过,也有学者(见《剑桥百科全书》)认为此字来自诺曼底的银币Steorling,诺曼底人于十一世纪征服英国(史称The Norman Conquest),引入银币,其后被英国“同化”。
英镑的标志£则有根有据,不必小说家强作解人。磅(pound)的简写L(或大家更常见的lb),来自拉丁文的libra(一磅重),L加上先令的S(Shilling则是从罗马货币单位Solidus衍化而来)成为£(显然是美化版)。英国货币在1971年前分为镑、先令和便士“三级制”,惟英镑的符号没有便士,料与加上便太复杂,此一代表最小货币单位的铜币且于是年被改革掉;便士的原文pence,为penny的复数,其符号d则来自罗马时期最小货币单位denarius。
不过,不论镑、先令和便士的出处,一英镑等于一磅白银(公元975年制定),现在看来已如神话,因为目前盎斯白银价企于二十美元水平计,对美元仍呈强势的英镑,亦只能购得百分之一百四十磅白银(一磅为十二盎斯;衡量一般物体的磅为十六盎斯,衡量金银钻石等贵重物品则以英国金衡制〔troy或fine〕十二盎斯为一磅作基准),如此看来,英镑购买力在不足一千一百年内,已贬值了近一百五十倍,接近“一文不值”。这些简单的叙述,显见通货膨胀的威力,亦说明长期持有纸币肯定会吃大亏!
由此可见,所有货币的符号指代都有其由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逐渐被烙印在人们记忆中,和货币形成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