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英镑闪崩”竟然没让英镑吸取教训,今年5月英镑再次闪崩,那么,英镑闪崩的元凶是谁?
几乎没有数据证明去年10月“英镑闪崩”可能是交易员故意为之。该行报告还指出一些结构性因素。
去年10月7日,在亚洲市场开盘前后的数分钟内,英镑一度暴跌9%,随后迅速反弹。
BIS市场委员会(Markets Committee)的报告并未讨论这一“爆炸性”行情中具体银行或交易员的行为。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上月报导称,监管人士一直在关注花旗(Citi)一名驻日本交易员在英镑上述走势期间的活动。
花旗则声称,在市场清淡且流动性极低的情况下,该行的交易业务经营情况合适。
BIS市场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可获得的证据,英镑闪崩事件似乎是由一些因素共同所致,该委员会并强调其尚未考虑到此事当中有关市场行为的具体问题。
报告主要指出,英镑闪崩时市场总体流动性较低、以及英镑大跌触发止损单和期权对冲指令。
报告显示:“鉴于数据并不完整,其它因素,诸如‘乌龙指’错误和潜在市场滥用行为并不能够被排除,但几乎没有数据来支持这些观点。”
BIS市场委员会主席、澳洲联储副主席德贝尔(Guy Debelle)指出,该报告的结论被用于全球外汇市场准则制定的工作进程之中。
英镑闪崩是过去三年中金融市场上一系列重大意外事件中的最新案例。熟悉BIS会议讨论的消息人士上月告诉路透,监管者对于采取行动以解决这种崩盘事件的担忧日益加重,但央行不太愿意直接采取干预行动。
报告并发现,重要金融机构并没有遭受重大亏损,而向其它市场的溢出效应也非常有限,表明银行以及其他玩家在应对这种崩盘局面时做的更好。
关注手机金投网(http://m.cngold.org),外汇财经动态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