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易行情登录/注册

2016人民币贬值多少才安全?

2024-10-31 18:08

有朋友询问,究竟目前国内个人购汇规模有多大?对人民币贬值会产生多大影响?2016人民币贬值多少才安全?

金投外汇网9月29日讯,有朋友询问,究竟目前国内个人购汇规模有多大?对人民币贬值会产生多大影响?2016人民币贬值多少才安全?

这是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官方公开的数据并没有将企业和个人的结售汇数据做明确区分,只是笼统地公布一个结售汇数据。

虽然没有精确数据,但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个人结售汇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替代,对个人购汇规模的变化进行估测,虽然数据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精确,但也许可以一叶知秋。

笔者选择国际收支平衡表“旅行”项目的借方数据(即旅游支出)作为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情况的替代指标。之所以选择这个数据,是因为“旅行”项目主要受个人支出变化影响,且绝大多数海外旅行支出需要涉及购汇环节,除移民、留学等有明确用途的购汇之外,居民个人购汇也大多被归于“旅行”项下。

简而言之,虽然影响这个项目的并不全是个人购汇,但个人购汇是导致该项目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4年我国旅行支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2014年之前,我国旅游支出的最高峰是2013年的1286亿美元,2012年则是首次超越1000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但2014年旅游支出一跃升至2347亿美元,环比增长83%,总规模超越2012和2013两年的总和,这明显难以用旅游业正常扩张进行解释。

恐怖的故事还未结束。虽然2014年大大提高了基数,但2015年旅游支出继续高歌猛进,达到2922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旅游支出达到1605亿美元,全年规模超越2015年似乎并不难。

如果说到这里您还不是很明白,那么再告诉您几个数据。自1998年有旅行项目统计数据以来,1998至2013年旅行支出的总和是6112亿美元,而2014年至2016年6月末,2年半的时间里,旅行支出总额是6874亿美元。2年半的支出规模比此前16年的总和还高出12%。

旅游支出的非正常飙升很可能是受到贬值预期的刺激,这也提示我们,虽然绝大部分民众尚未加入到购汇大军中来,但中高收入群体中已有一小部分在努力提高外币资产配置规模了。

为什么是一小部分呢?因为只需中国14亿人口中收入排名前5%的个人积极购汇,每年就至少会导致3.5万亿美元的购汇需求,这种情况很明显没有出现,否则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就彻底消失了。换句话说,即使是在中国的中高收入群体中,目前大规模配置外币资产的也是少数,这是人民币目前仍然能够有序贬值的根本所在。

从个人购汇自2014年开始爆炸式增长不难看出,贬值预期对个人购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要抑制住个人购汇的无序膨胀,必须从淡化单边贬值预期入手。而2016年若要淡化民众贬值预期,可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确保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小于2015年。

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4%,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5%,如果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4.5%,那么在K线图上将形成非常清晰的长期贬值趋势,这可能大大激发民众个人的购汇热情。

以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衡量标准,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优势大约在1.5%-2%附近,2015年4.5%的贬值幅度已经令持有美元有相当大的利益可图。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展开,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可能进一步缩小。相应地,人民币贬值幅度越大,持有美元资产的相对收益越高,个人购汇的意愿也会越强。

对于民众而言,最重视的永远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现实。一旦人民币贬值幅度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民众个人的贬值预期突破某一临界点,汹涌而至的购汇大潮将立即将央行逼入两难境地:要么严格约束个人购汇,保护外汇储备,但同时严重伤害央行信誉;要么允许个人购汇,同时放任人民币巨幅贬值,以提高购汇成本,但这很可能加剧贬值恐慌,严重恶化人民币在国内外的基本信誉。无疑,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必须防患于未然。

总结一下:

目前国内的中高收入群体大部分仍未积极加入购汇大军,但仅仅是一小部分中高收入者的外币资产配置热情可能就已令2014年以来的个人购汇规模超越了1998年-2013年的总合。个人购汇市场不失控对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确保其不失控的基本前提是避免人民币贬值步伐将越迈越大的预期在民众之中扩散。从这个角度着眼,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应该控制在4.5%以下,最好不超过4%。

关注手机金投网(http://m.cngold.org),外汇财经动态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