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外汇网讯,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百分之是四十四了吗?2011年,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不断地增加。其中,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已达到50%。
外汇储备合理规模该怎么算
外汇储备至少可分成三种主要需求:满足正常国际经贸的交易性需求、对抗各种风险来袭的风险防范性需求、以及取得各种直接间接获益的收益性需求。
其中的交易性需求,至少应当包含最主要的五个支出项:贸易项下的“商品贸易进口”和“服务贸易进口”两者的付汇需求,以及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外企利润汇出”用汇、“内资对外国投资”用汇、“贷款、债券和金融票据的还本付息”用汇。
且不说风险防范性需求,光是交易性需求的五大支出项,如果只以“商品贸易进口”的付汇需求作为储备适度的标准,那么另外四个支出项需要用外汇的时候,如果没有为其储备相应的额度怎么行?
更不用说考虑到外资企业集中撤资、国内资本恐慌性外逃等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了。
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尝试对中国所需的外汇储备规模,做一番简单的计算:
第一种方法:根据中国国际经贸的交易性用汇需求进行计算。
1、维持货物贸易进口的用汇需求,2014年全年进口19600亿美元。
2、维持服务贸易支出的用汇需求,2014年全年对外支出3833亿美元。
3、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2014年外债余额约8948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7086亿美元。
4、外国直接投资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汇出利润的用汇需求,最高可达1360亿美元。
5、中国企业对外国进行投资的用汇需求,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亿美元。(过去几年在900-1350亿美元之间波动)
总和≈3.5万亿美元。
第二种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1年发布的实证性研究《衡量外汇储备适度性》中提出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为10%的进口+30%的短期外债+15%的证券市值+10%的广义货币(M2)所得总和的100%~150%。此种方法可衡量一国发生外资企业集中撤资及国内资本恐慌性外逃等情况下的外汇储备应对能力。
1、进口所需(19600+3833)*10%=2343亿美元。
2、短期外债7086*30%=2125亿美元。
3、证券市值≈36万亿元人民币的15%≈8850亿美元。
4、广义货币(M2) 122.84万亿元人民币的10%≈20000亿美元。
总和的100%~150%≈3.33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
以上两种方法,分别得出了3.5万亿美元和3.33-5万亿美元的估算结果。均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84万亿美元接近。
此外,中国还向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提供了出资,向友好国家提供了融资。这方面的必要开支也是需要从外汇储备中支出的。
因此中国保持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实属合理正常。
此外补充一句,从历年外汇储备增长额来看,如果按照长期趋势,撇除2013年史无前例的单年异常增长5084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如今应该在3.4万亿美元左右,正好处于3.3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两个估值数之间。
关注手机金投网(http://m.cngold.org),外汇财经动态随时看。